您当前的位置:新闻动态 - 学术讲座——张瑞威:清朝如何征收漕粮?--制度与习惯
学术讲座——张瑞威:清朝如何征收漕粮?--制度与习惯
作者: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12-03 09:20:27

2019122日晚19:00,牛津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张瑞威教授在南昌大学人文楼B230-3进行了题为《清朝如何征收漕粮?--制度与习惯》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黄志繁教授主持,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学系主任张芳霖教授,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邹锦良及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000.jpg

张教授从唐宋与明清的京杭大运河比较引入,分析了清代漕运的运行情况。通过分析史料,张教授总结清朝乾隆年间的漕粮数是450万石,往返大运河的漕船数量在7000艘以上。

111.jpg

随后他展示了相关史料原文,并以乾隆四十八年的江苏清浦县的包揽案等案例为例,归纳出清代政府征收漕粮的三大准则,即不得民间包揽、不准多征收、不准改折。然而制度的实施往往与事实产生差距,清政府对征收漕粮加以规范的一系列政策,民间对应这一政策又有诸多的应对方法,但清政府漕粮运输的成功恰恰在于这种规矩在具体实际操作中被灵活的应对。这使得北方地区有充足的粮食供应。

222.jpg

讲座的最后,张瑞威教授耐心解答了现场师生的问题,讲座在掌声中结束。

333.jpg

444.jpg

图文:上官仁珍  何川

编辑:上官仁珍

 
 
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894 传真:0791-83969894
E-mail:gjgrw@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