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新闻动态 - 霁光讲坛第15讲——科大卫:清末的通货膨胀 |
霁光讲坛第15讲——科大卫:清末的通货膨胀 |
作者: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10-30 07:33:26 |
2019年10月28日晚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主任科大卫先生应邀在南昌大学人文楼B230进行了题为《清末的通货膨胀》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黄志繁教授主持,学校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科大卫教授先介绍了相关概念和方法。他指出,地方生产水平及传统特性可能相差很大,即使有充分的材料作为研究结论的证据,仍然可能会存在事实和结论的较大偏差。但是各地的物价水平却是可以通过相关的数据进行认知,海关数据就是一个很好的材料。清代末期,“通货膨胀”这一名词和概念实际上并没有被广泛的认知,国家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直到20世纪才出现。所以,在19世纪的中国,虽然有一批颇懂得经济理论的官员,已经注意到国家经济出现的问题,但是他们并不会用“通货膨胀”这一名词,而是一些具体的问题——如铜币数量不够——来表达。这些前提性的逻辑概念对历史学研究非常重要。 其后,科大卫教授展示了相关数据表格,分析了清末通货膨胀的原因。一方面世界银产量下降,国内市场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地方督抚上交地方税收的方式的改变,使得京畿地区白银货币出现真空,国家增加了铜币的铸造和发行。其结果造成了清代末期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在此后的互动环节中,科大卫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解答。 撰文:何川 摄影:上官仁珍 编辑:上官仁珍 |
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894 传真:0791-83969894 E-mail:gjgrw@nc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