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新闻动态 - 驻访教授读书会——曾奕:《春秋》中的微言与大义 |
驻访教授读书会——曾奕:《春秋》中的微言与大义 |
作者: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12-12 02:55:44 |
2019年12月9日晚7:00,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2019年第3期驻访教授曾奕在南昌大学人文楼A255进行了题为“《春秋》中的微言与大义”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张新国主持,人文学院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曾奕教授以“微言与大义”为切入点,对《春秋》进行了一次导读形式的讲解。曾教授从四个方面对“微言与大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一是“微言”的本义。曾教授以春秋笔法为例子引入“微言”的本义,春秋笔法、书法注重对遣词造句的运用。而“微言”是指谈论非礼之事时微露其意而细语之,也是注重遣词造句的工夫,其作用便可讳尊隆恩、避害容身,这是一种政治智慧。随后,曾教授对“所见之世”、“所闻之世”、“所传闻之世”做了区分。二是微言的本义及衍伸内涵,侧重介绍了“素王改制”,素王并非真正的王,没有掌握真正的权力,但是具有同样的德性。曾教授肯定孔子改制的作用,两汉时期所遵循的制度,都可以追溯至春秋。三是微言与大义的区分。大义既包含广义概念又包含狭义概念,广义指《春秋》“文成数万,其旨数千”,曾教授所概括的狭义概念指“凡可公然宣告于世者,如君臣父子之纪纲,诛讨乱臣贼子之类,犹今之普世价值”,微言是大于大义的。四是清代学者对微言与大义的阐发,刘逢禄和皮锡瑞先生对春秋三传优劣的区别,侧重讲解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与《春秋公羊传》相契合之处,并且分析了康有为的“升平世”、“太平世”相关思想。
讲座之后的互动环节,曾教授还认真地回答了每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他的回答不仅让同学们收获了知识,同时也使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春秋》有了更深刻和系统的了解。
图文:上官仁珍 李凌 编辑:上官仁珍 |
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894 传真:0791-83969894 E-mail:gjgrw@nc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