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新闻动态 - 霁光讲坛第20讲——刘后滨:宦途八俊:中晚唐精英的仕宦认同及其制度路径
霁光讲坛第20讲——刘后滨:宦途八俊:中晚唐精英的仕宦认同及其制度路径
作者: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9-12-31 03:07:25

2019年12月27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刘后滨教授在南昌大学人文楼B230-3进行了题为《宦途八俊:中晚唐精英的仕宦认同及其制度路径》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学系主任张芳霖主持,“庐陵文化”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及南昌大学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图片1_副本.png

讲座开始,刘教授简要的介绍了其研究的相关背景和成果,解释了“宦途八俊”这一词意。唐代时人概括的官宦生涯快速升迁的“宦途八俊”大致从“进士出身”至“中书侍郎”共有八个台阶,这是一条潜在的精英生成制度路径,更是一种构建等级编制的仕宦认同。“八俊”说法出自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一书,其对于唐代官宦升迁路径的概括,并不是唐代官员选任制度的规定,而是一种升迁机制和现象的大致概括,这种非制度性的看法,暴露出唐代官僚制度中的“重点区域”的同时,更体现了一种唐代仕宦经历的价值认同。

图片2_副本.png

其后,刘教授从八俊认同与唐人仕历书写的变化、八俊认同出身门槛的建立、八俊“清贵”之资形成的制度路径和八俊认同与社会等级的再编制四个方面对中晚唐精英的仕宦认同及其制度路径进行了解说。刘教授以《枕中记》和唐人墓志为例,认为自《封氏见闻录》之后这一说法出现后,这一“观念”逐渐影响到唐人的官宦取向和仕宦经历的书写。同时,他细致梳理了唐代官僚制度发展及升迁机制。刘教授从文化层面对唐代官僚制度进行切入,以唐代官僚制度的发展为线索,希望将制度和文化结合起来,对唐代官僚政治研究做出某种新的尝试。

图片3_副本.png

图片4_副本.png

最后,他对“宦途八俊”提出了思考。他认为,制度路径对仕进策略发挥着规范作用,而普遍被认同的仕进策略又有可能重塑制度路径。在其后的提问环节中,他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在场师生都从中获益匪浅。

摄影:刘翔运

供稿:何川

编辑:上官仁珍



 
 
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894 传真:0791-83969894
E-mail:gjgrw@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