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新闻动态 - 驻访教授读书会--冯筱才:近代报纸史料的性质、解读与利用 |
驻访教授读书会--冯筱才:近代报纸史料的性质、解读与利用 |
作者: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12-10 11:17:34 |
2021年12月7日晚19:00,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2021第一期驻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冯筱才教授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人文楼A255开展了题为《近代报纸史料的性质、解读与利用》的学术讲座,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等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读书会伊始,冯教授提出两个关键的问题:“历史学”是一门怎样的专业?学习“历史学”应当具备何种素养?冯教授认为当我们阅读报刊时应当同时关照“看”“见”“得”三个方面,分别对应史料研究中的“阅读”“透视”与“领悟”三个依次递进的层面。报纸作为一种大众媒介,是宣传者的“传声筒”与“喉舌”,主要是为政治宣传服务、引导公众思维的舆论工具。某些报纸在一定阶段含有专业媒体与公共舆论的性质,报纸作为史料具有五大优势:信息多元化、立体化;提供大量具体人事线索与历史细节;帮助读者有效地进入历史语境,熟悉时空环境;时段较长的报纸的连续记录有利于历史考察;能够提供较多的“无意史料”。
冯教授认为,利用报纸史料前应当对报纸的背景进行详细的了解。研究者需要搜集、核查报纸的性质、报纸的创办者、创办目的、出版程序、编辑团队、预设读者、言论作者之身份与立场、信息之时空背景等报纸信息。只有对一份报纸、一则新闻具备了充足的了解,才能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报纸信息。然而,报纸信息也难免存在遗漏与偏差,例如,一些官方许可刊登的信息存在“可见”与“不可见”的部分;为了避免诉讼选择性地刊登名人新闻;报纸中的语言具有“现代化”与“正当化”的特征;编撰人员的思想观念决定信息色彩等。 随后,冯教授以《江西民国日报》为例,带领大家共同探索这份报纸中的奥秘。冯教授认为,报刊中的矛盾之处即是“冲突点”的发现,这种关键性的发现便可以形成新的学术研究增长点,我们应当时刻对历史中的“变化”保持敏感性。冯教授还择选出1942年9月1日的《民国日报(赣南)》中的四条新闻,启发大家在看似芜杂、短小的新闻报道中发现研究的宝贵线索,在已有的报刊史料上展开学术思维的延伸。 在读书会结束前,冯教授还热情解答了师生的提问,广大师生都从中获益匪浅。 图文:刘翔运 编辑:上官仁珍 |
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894 传真:0791-83969894 E-mail:gjgrw@nc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