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新闻动态 - 驻访教授读书会——冯筱才:概念、制度与结构:档案史料的分析与利用
驻访教授读书会——冯筱才:概念、制度与结构:档案史料的分析与利用
作者: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11-18 08:31:00

2021年11月16日晚,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2021第一期驻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冯筱才教授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人文楼A255开展了题为《概念、制度与结构:档案史料的分析与利用》的专题读书会。读书会由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邹锦良教授主持,历史学系刘杰副教授,南昌航空大学黄伟英副教授参与了本次读书会的讨论,相关院系研究生参与此次读书会。

1_副本.jpg

读书会伊始,冯教授提出了自己关于史料的三点看法,即平等性、建构性、线索性,并指出目前历史学术论文中时常出现史料抄录、转述与堆砌等史料利用不当现象,即直接从所抄录的历史叙述中得出结论,学术研究有失严谨,未能合理把握史料与研究者之间的主体性关系。

随后,冯教授提出两个核心问题,何谓“分析”?“史料”何为?分析史料的过程是“砍”“破”史料的过程,在学术研究中,史料抄录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重在“历史情境”的渐入感,研究者的主体性是此过程中的关键。

2_副本.jpg


冯教授还提出史料分析的“四个关键要素”与“三结构论”。“四个关键要素”分别是“生产”、“名词”、“制度”、“逻辑”。“三结构论”分别是理解“元结构”、“去结构化”以及“再结构化”,其中“再结构化”的过程中体现研究者的主体性。此外,冯教授警示同学们,务必慎防“档案利用之陷阱”。如今,海量的档案源颇为诱人,也容易制造各种“假象”使研究者产生“档案迷信”,档案是否一定是客观的?是否带有一定的宣传或主观色彩?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在面对档案资料时,要搜寻各种类型的信息进行历史互证,做到选择性记录与历史整体性的考察,重视矛盾性与冲突性的文本,并从中搜寻线索在重建历史的过程中建构出“有趣故事”。

3_副本.jpg

在介绍了几种史料分析的方法后,冯教授以其近期在江西省档案馆搜查的档案史料为例,带领在座师生一起精读史料,并和大家一起分析史料,从史料中发现研究线索。在面对一份珍贵的档案史料时,我们需要怀揣几条思路线索,这份史料透露出来的“关键事实”是什么?这是研究什么问题的“上好材料”?

在讲座结束前,冯教授还热情地解答了师生的提问,广大师生都从中获益匪浅。

图文:刘翔运

编辑:上官仁珍


 
 
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894 传真:0791-83969894
E-mail:gjgrw@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