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新闻动态 - “都市、大学与文学想象”高峰论坛在南昌大学成功举行
“都市、大学与文学想象”高峰论坛在南昌大学成功举行
作者: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06-20 12:51:00

2021年6月12日,由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和江西省当代文学学会联合主办 “城市、大学与文学想象”高峰论坛在南昌大学举行。论坛由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江西省当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洪华教授主持,刘勇、杨剑龙、樊星、蒋述卓、高玉、金理、吴翔宇、王永兵、江腊生、胡明贵、刘畅、蒋进国、龚奎林、周明鹃、张玲、金怡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著名学者和南昌大学部分师生莅临现场,与会者围绕“都市、大学与文学想象”主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1_副本.jpg

论坛由开幕式、四场学术报告和闭幕式组成。南昌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黄志繁教授致开幕词,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论坛即将带来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价值给与高度的肯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勇先生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认为此次论坛的召开意义重大,既有学理性又契合当下社会发展。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马益院长出席论坛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

2_副本.jpg

会议伊始,刘勇教授提出直击主题的三连问——什么是当下都市发展的新特点?什么是大学与文学的关系?什么是文学在这两个空间应该具有的想象力?他认为,当下的都市发展呈现一种协同发展的新态势和新格局。他敏锐地察觉,那种局限于某个城市的文学、固定于某个区域的文学都可能会有深刻的改变,并提出三点想法:一是面对城市协同发展,需要文化对比的眼光。二是城市文化发展需要开放的心态。三是文学的建构和城市文脉的梳理,有一种长远的、特殊的关联和意义。

3_副本.jpg

报告在樊星教授(武汉大学)略带磁性的声音中回到武汉大学珞珈三杰,自由书写校园文学的时光;在杨剑龙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抑扬顿挫的讲述中进入陈明中的《爱与生命》,描摹30年代的大学叙事模式;在李洪华教授娓娓动听的分享中打开20世纪的都市想象盒子,一个个作家的都市想象随声而动。李洪华教授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象,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风貌,与不同历史语境、作家的都市体验是密切关联的,并且颇有预见地指出,“文学研究也在进行空间的转向”。与他持有相同观点的蒋述卓教授(暨南大学)将研究目光聚焦在现代人的精神空间,直触现代人精神的焦虑与迷茫,并提出通向历史和乡村及通向未来的两条拯救之路。金理教授(复旦大学)同样关注当代文学空间的转向问题,将研究视角转向有别于特产文化和特产地标的老社区。他认为90后青年作家王占黑写出了为我们所忽略的老社区,以及生活在老社区当中人的这种尊严、活力和生命。这正是都市一体化、同质化的想象当中所忽略的,也是我们要期待的都市文学。

4_副本.jpg

5_副本.jpg

6_副本.jpg

7_副本.jpg

8_副本.jpg

9.png

整场论坛掌声此起彼伏,与会者们时而禀神凝听,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嘴角微翘。在有序的汇报中,与会专家时有金句抛出,思想的火花四溅,对话的声音在半空盘旋。旁听的学生直言受益匪浅,茶歇时只见三五一群的学者和年轻的学生围在一起开心的畅谈。论坛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走向终点。杨剑龙教授满怀激情地总结道,本次高峰论坛内容丰富,从都市与大学的双向视域出发,研究涉及方方面面,研究方法多样,很多学者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有的学者史料功夫特别扎实。最后,他以作家和学者的双重身份呼吁当代作家去体验生活,关心大学生和大学的未来。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10_副本.jpg

撰稿:万丽君

摄影:上官仁珍

编辑:上官仁珍



 
 
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894 传真:0791-83969894
E-mail:gjgrw@nc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