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新闻动态 - 驻访教授--冯筱才:“弹棉花”:集体化时代的“非正规经济”
驻访教授--冯筱才:“弹棉花”:集体化时代的“非正规经济”
作者: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12-07 12:39:00

2021年12月3日晚19:00,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2021第一期驻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冯筱才教授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人文楼A255开展了题为《“弹棉花”:集体化时代的“非正规经济”》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学系系主任张芳霖教授主持,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1_副本.jpg

讲座伊始,冯教授强调了“跑田野”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其自身经历讲述了关于“跑田野”的注意事项。他认为,通过“跑田野”,我们在寻找空间物质存留、参观历史地理自然中实现从今天回溯过去、甚至进入特定历史情境的时空跨越,从而改变我们之前对历史的刻板看法,发现研究创新的突破之点,重新找寻被遗忘与被遮蔽的信息,产生新的概念与问题。

2_副本.png

随后,冯教授以“田野中的故事:永嘉‘弹棉佬’”为个案,剖析了一个不同于以往“集体化时代”的经济史问题,他结合大量田野调查实例,对“永嘉‘弹棉佬’”的来龙去脉及其与政府管制之间互动的动态变迁历程作了详细阐释,打破了大家对集体化时代经济的陈见。冯教授指出,对于集体化时代经济,由于之前的研究者缺乏田野调研,导致1978年前后历史叙述的断裂,而过分强调“计划经济”则显现出当代史研究中的僵化认识与线性思维,并提出全新研究视角即“非正规经济”探析计划经济时代的另一面相,“非正规经济”是一种不受政府监管、无法征税、不列入GDP统计的经济,该经济模式的参与者有如下特点:技能获得在正规教育之外、进入门槛低、小规模经营、缺乏保障等,并以“弹棉佬”的故事对此类非正规经济的从业规模、经济体量及生存状态历程做了分析。

3_副本.jpg

此外,冯教授还依次列举了几点“非正规经济引发的连锁问题”,并介绍了政府对于此类经济活动的“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市场管理艺术,并提出“混融经济”一词,认为该经济形态是充满复杂性与多元性的,计划与市场紧紧相融为一体,以期实现对计划时代经济深层次、新视角的研究。

4_副本.jpg

最后,冯教授强调,历史研究要回到常识、面对实际,如何“活下去”应当成为当代史研究中密切关注的主题,“实用主义”或“政治理性主义”其实是人和统治者都要面对的要害问题,因此政府管控其实是灵活的、弹性的甚至是可能发生较大转变幅度的。在对政府管制进行研究之外,我们还需对“人的需求如何解决”给予关注,在之前的研究中长期被低估的“生计能动性”需要时刻关注。冯教授还从“非正规经济”的角度,重新揭示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出现,提醒我们在历史研究中不应当困于格式化、僵化的认知,我们需要重新解读历史,从田野中发现新的研究线索,从实践层面出发理解现代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

5_副本.png

在讲座结束前,冯教授还热情地解答了师生的提问,广大师生都从中获益匪浅。

图文:刘翔运

编辑:上官仁珍



 
 
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人文楼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894 传真:0791-83969894
E-mail:gjgrw@ncu.edu.cn